本篇文章112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上周陪閨蜜逛家具城,她面朝某品牌沙發猛拍九宮格發友人圈,文案寫著「坐上去就不想起來的云端閉會」。我湊近一看,這不就是個別布藝沙發嘛!好家具自己會談話?別無邪了,會談話的顯明是文案。今天咱們就扒一扒,怎么把木頭棉花寫出讓人剁手的魔力。
你以為買家真關心榫卯架構?他們買的是生涯方式。客歲佛山某家具廠把個別實木床包裝成「治愈系樹洞」,販賣額暴漲300%,法門就是給商品貼情緒標簽。
三招打造家具人設:
舉一個栗子,同樣賣皮質沙發:
× 錯誤文案:「頭層牛皮,十年質保」
√ 種草文案:「下班陷進去那刻,老板的奪命連環call都變得溫順了」
別再把參數當賣點,學學電視劇的起承轉合:
黃金三段式架構:
對比表格更加直觀:
傳統寫法 | 故事化寫法 | 效果對比 |
---|---|---|
環保E0級板材 | 聞著像雨后的松樹林 | 咨詢量+45% |
德國五金配件 | 抽屜滑軌靜音得能聞聲心跳 | 轉化率+32% |
可拆洗布套 | 咖啡漬成了生涯勛章 | 復購率+28% |
杭州某網紅家具店的文案總監跟我說,好的文案要讓受眾聞得到木香,摸得到紋理:
視覺:
「傍晚的光芒在胡桃木餐桌上流淌,像給晚餐鍍了層蜂蜜」
觸覺:
「羽絨靠墊的觸感,像陷進初戀的度量」
聽覺:
「推拉門滑動的霎時,聞聲山谷溪流般的靜謐」
嗅覺:
「新拆封的雪松木衣柜,散發著北歐叢林的早安吻」
味覺:
「曲木椅的弧度,讓人想起外婆手作蘋果派的溫順曲線」
參數堆砌癥:
×「入口橡木+巖板臺面+液壓桿」
√「早餐煎蛋的滋滋聲,終于有了專屬舞臺」
自嗨式吹捧:
×「行業當先工藝,匠心之作」
√「38個打磨師傅摸了都說滑」
萬能模板病:
×「極簡打算,定義生涯美學」
√「少即是多的哲學,在0.5㎡的邊幾上開了花」
近來發現個有意思的景象,00后買家具更重視「交際貨泉屬性」。他們不在乎是不是真紅木,但要能拍出ins風照片。某網紅打扮臺就聰明地寫上:「天天對鏡自拍時,連痘痘都變得有故事感」。
家具圈的友人跟我說,當初賣得非常好的不是沙發床墊,而是能幫年輕人發友人圈的「道具」。下次寫文案不妨試試這一個角度——別賣家具,賣生涯電影的拍攝場地。畢竟在這一個年代,沒有九宮格曬圖的人生,與木偶相對比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