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2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家娃是不是也終日抱著手機不撒手?先別急著充公裝備——我街坊家二年級的皮山公,自從上了編程課,當初居然主動關掉游戲,天天琢磨怎么讓呆板人翻跟頭。這事兒聽著玄乎,但少兒編程圈里早就傳開了:用游戲頭腦打敗游戲才算是終極解法。
說個真實案例:杭州某編程班做過測驗,讓30個手游成癮的孩子打算自己的游戲。三個月后,87%的孩子日均游戲時間下降4小時,有個孩子以至把吃雞賬號賣了換編程會員。
選課防坑三大鐵律
客歲有個家長聚群體維權,就是發現機構所謂的"國際認證課本",切實是淘寶38塊包郵的盜版書。當初聰明家長都需要求試聽三節課,還需要查看老師的國家創客導師證書。
零根基入途徑線圖
5-7歲從圖形化編程起步(像搭積木一樣拖拽代碼塊)
8-10歲轉戰Python小游戲開拓(做貪吃蛇這種經典款)
11歲以上可玩硬件編程(讓呆板人舞蹈或智能家居聯動)
有個雞娃媽媽更狠——讓娃用編程把持家里的智能窗簾,當初天天七點自動開窗曬太陽,根本不用人催起床。這招比鬧鐘管用一百倍。
培訓班vs自學怎么選
對比了50組家室的數據發現:
友人家的教訓血淋淋:圖便宜買了199元網課,終局孩子卡在安裝境況這一步就放棄了。厥后換成人機交互課,老師遠程操控電腦幫忙調試,這才入了門。
燒錢裝備真的需要嗎
少兒編程圈有個54321準則:
5成精神練層次頭腦
4分錢買根基硬件(比如說50元的micro:bit主板)
3分鐘實現逐日小責任
2次線下比賽歷練
1套開源軟件足矣
見過最絕的家長,用廢舊手機改造成編程學習機,裝個Termux就能跑Python代碼。當初他家娃的同學們都愛慕這臺"賽博破爛王"。
小心這些偽要求
某培訓機構被曝光的騷操作:把20元的 Arduino 套件貼牌賣到598,還忽悠家長說能培育諾貝爾獎得主。終局被技巧流爸爸拆穿,主板芯片型號和淘寶9.9包郵的截然不同。
效果評定準則
別光看代碼行數!視察孩子有沒有這些變動:
共事兒子學了半年編程,當初給妹妹講繪本都分"初始化-沖突-循環-化解"四個步驟。這種架構化頭腦,可比背幾段代碼值錢多了。
突然想起編程老師說的金句:"學編程不是培育碼農,而是訓練把大象裝冰箱的分解本事。"下次望見孩子對手機走火入魔時,不如試試給他個編程挑戰——比如說讓智能音箱天天播報媽媽的三句褒獎。說不定從此你家就多了個科技小暖男,而非游戲小僵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