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0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?是不是以為刷短視頻比啃教科書輕松多了?別急著劃走!我一個三十歲才自考本科的個別上班族,客歲靠學數據剖析成功轉行,工資翻了1.8倍。今天咱們就嘮嘮學習這事兒,保準讓你驚掉下巴——原來讀書還能這么玩!
前兩天跟發小飲酒,他吐槽:"當初讀書有屁用?你看隔壁老王初中畢業不也開上寶馬了?"我當場掏出手機給他看這張表:
連續學習者 | 停滯學習者 | 五年后差異 |
---|---|---|
月薪8000→25000 | 月薪8000→10000 | 年收入差18萬 |
掌握3項新技巧 | 重復舊工作內容 | 崗位競爭力差2.8倍 |
意識行業大牛20+ | 交際圈固定 | 新聞獲取速率差5倍 |
焦慮指數下降40% | 職業危急感加重 | 心理健康評定差3個等級 |
發鄙視完直拍大腿:"臥槽!這不就是我跟你當初的差距嗎?"故此啊,學習就像給人生裝加速器,可能短期看不出效果,但時間會給你驚喜。
大腦越用越靈光
哈佛醫術院探索表現,連續學習能讓海馬體(影象中樞)體積增大12%。淺易說就是——學得越多,記性越好!我有個共事天天背10個單詞,半年后連顧客三年前說的報價都記得曖昧晰楚。
焦慮粉碎機
客歲公司裁員那會兒,會Python的共事全留下來了。用他們的話說:"手里有技巧,心田就不慌"。這可比拜佛求符管用多了!
交際開掛神器
報個插花班意識畫廊老板,學烘焙遇到美食博主,這種好事我見多了。近來不是風行"學識交際"嘛?在讀書會意識的人,可比酒局上的靠譜多了。
![學習方式對比圖]
(此處應有手繪對比圖:書山題海vs趣味學習)
看一看95后怎么玩轉學習:
我表妹更絕——靠著追美劇練口語,當初給外貿公司當翻譯,時薪300起步。故此,會玩的人才會學!
有粉絲問我:"我都三十多了,當初學還來得及嗎?"記得咱們公司保潔張阿姨嗎?52歲開始學電腦,當初成了物業系統治理員。用她的話說:"學習這事兒,非常好的時間是十年前,其次是當初。"
近來發現個有意思的景象——那些嚷嚷"讀書無用"的人,手機里都裝著學習強國APP。你看,身體比嘴誠實吧?
想開始又怕被割韭菜?記著這三個"萬萬":
推舉個親測好用的"511學習法":
說切實的,我原來也不信"學識轉變福氣"那套。直到有次去醫院,發現主任醫師和護工最大的差別不是年紀,而是連續學習本事。當初哪怕天天只學15分鐘,我也需要堅持——畢竟,學習是唯一穩賺不賠的投資。就像我姥姥說的:"腦海里的東西,賊都偷不走!"